据教育部通知,全国高考统考科目时间定于6月7日至8日。从网络公开信息来看,各省份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可能略有不同。俗话说“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”,在“内卷”背景下,每年高考前夕,无论学生还是家长,精神紧绷是常态。高考之后,中考紧接而来,同时也伴随着升学压力。从中高考本身来看,考试不单是测试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,也考验学生和家长考前的心理稳定程度。临考期间,一方面要持续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做题熟练度,另一方面也要科学备考,保持平稳心态,发挥最佳状态。
(资料图片)
中高考最后30天往往是“黎明前的黑暗”,也是再次全面复习知识点,提升做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关键时刻。目前,距离高考约有7天,距离中考也仅15至20天,如何开展考前最后冲刺,是一个重要话题。
一是立足课本,以全面复习知识点主线,夯实基础。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,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,是考试成功的关键。不论备考时间如何,复习知识点都是无法跳过的。如果平时学习较为扎实,也同样需要将知识点迅速过一遍。复习知识点是将书“读薄”的过程,也是理清全部知识框架的过程,更是考场上“信手拈来”的重要保证。
二是复习错题,将知识点应用到做题思路中去,熟能生巧。错题是平时学习过程中思路出错的提示,提醒学生要进行思路和方法的修正。如果放任错题不管,往往会形成错误记忆,养成错误习惯,可能会导致考场上频频失误,甚至没有思路。因此,复习错题就是要将思路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,并在此基础上熟能生巧。复习错题的过程中,新题也要适当练习,以免形成思维定势。
考试前夕要临阵磨枪,不可过分松懈,也不可过分紧绷。与考前冲刺不同,考试前夕更加注重心情的愉悦和心态的平稳。
一是保证营养饮食和充足睡眠,保持身体最佳状态。考试前夕因精神高度紧张,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现象。学生家长可以注重准备一些营养饮食,例如鸡蛋、牛奶、鱼虾等,补充学生的学习消耗。可以适当加餐,但过度饮食可能造成身体不适。睡眠状况也要关注,避免挑灯夜战,造成夜间失眠,可能影响白天复习和考场发挥。睡眠充足,也有利于形成自信感,产生考试状态。
二是保持心情愉悦,排遣压抑情绪,调整心理状态。一方面,学生要意识到心情平稳的重要性,给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,增强自信心,从而心无旁骛进行考前复习,提炼知识点,准备写作材料等。另一方面,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性,保持家庭氛围和谐温馨,避免给孩子过高的分数目标,帮助消除学生考前紧张和压力。
三是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,检查考试用具,掌握天气和路况。考试前要准备好考试用品,例如身份证和准考证,以及必要的考试文具。考前查看天气预报和道路交通状况,做到心中有数,不至于因外界环境原因自乱阵脚,以良好的状态应对考试。
“临门一脚”决定了最后的考试结果。考场上,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最后的考试发挥,合理分配考试时间,全程保持最佳状态有助于实现考试的超常发挥。
一是进考场前保持情绪稳定。情绪稳定才能稳定发挥,可以通过检查考试物品是否准备妥当,调整呼吸节奏,进行适当伸展活动等方式,帮助平复心情。不要想与考试无关的事情,集中注意力,进入考试状态。
二是拿到试卷后检查试卷是否完好,规划做题时间。仔细检查试卷有无漏印或印刷模糊,如有不妥,及时与监考老师沟通调换。不要着急答题,按照要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的个人信息,之后大致浏览题量和题型,做到心中有数,并以此大致分配做题时间。
三是由易到难、循序渐进,认真审题,拿满基础分。按照试卷顺序作答,遇到不会的,思考一会儿后,可以先行跳过,将注意力集中在基础题上,争取会做全对。答题过程中要认真审题,规范答题,字迹清楚,不要随意涂抹,有错误用斜线划去即可。最后认真复查,挑战难题。
中考后考虑择校,高考后还需考虑专业。大学的专业选择,可能受到自身兴趣、就业前景、院校和专业排名等多方面影响。高考后,在放松的同时,可以提前筹划大学专业的选择,以免临时选择,犹豫不决。
一是主观选择。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,选择相应专业发挥自身特长,实现人生规划。二是客观对比。结合院校和专业排名,就业、考研或考公需求,选择相对有发展潜力的专业。三是实践参考。积极参与兼职实习和志愿服务,亲身体验工作和生活,决定学习何种专业适应社会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